首页 » 日刀重要资料 » 商品介绍

北武备—日刀入门普及资料(14)  


放大查看
商品货号:
所属类别: 日刀重要资料
商品特性:
市 场 价: ¥0.00
本 站 价: ¥0.00
淘宝旺旺:
商品详细描述

     本篇作为古刀期五传的后续部分简单的介绍下五传编织的古刀期结尾

    刀剑的制作特点与历史因素息息相关,日本刀剑在平安时期开始陆续确立了五个锻冶传方,五传一度影响了日本刀剑的制作思路。幕政历史的兴衰导致五传因各种因素先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室町中期到安土桃山时期制作的刀剑,处于古刀期的末尾部分,被称作末古刀期。末古刀期所处的战国时代对于刀剑的需求暴增,一时间刀剑丧失之前的审美情调,很大程度上单纯的作为单兵装备而被源源不断地生产着。
    末古刀在和镰仓时期的古刀进行比较时,已然没有了平安末期传承下来的典雅。在大环境需要赶工的前提下,一时间刀剑作品难分优劣。锻造简易粗糙,刃文布局潦草,茎部加工毛躁,铭文格式 字体一致的量产物在这个时间段比比皆是。为了满足实战及后期修补刀身开始加厚,但又不乏重金订做的名品佳作。优品与次品混杂在一块儿,颇有鱼龙混杂的趋势。

    末古刀的代表之一便是赫赫有名的室町时期的长船锻冶了,也称作末备前。泛指永正元年(公元1504年)~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时期的备前锻冶产品。由于室町前期幕府有着明日的勘合贸易政策,并把刀剑产地定在備前长船,所以进入战国时期的长船锻冶,有着大批量的生产供应战争的刀剑的基础。长船地区出现了以祐定与清光为主的品牌铭锻冶群。为了区分大品牌下的独立性,末备前刀工开始采用“俗名入”的方式来为自己冠名。其中“祐定牌”刀工以大永~天文年间与三左卫门尉祐定为翘楚,清光牌刀工以天文年间的五郎左卫门尉清光为最优,与三左祐定和五郎左清光为末备前双壁。

(以直刃 乱刃皆上手而驰名第一的与三左祐定)
    彼时长船锻冶里用过祐定铭的刀工有几十人之多(有铭鉴统计为六十八人),一时间“祐定”成为了室町时期備前刀的代表。其中与三左卫门尉祐定的综合实力最高,以创新的蟹爪丁子刃、高超的直刃为典型,身幅广、厚,先反明显,有着十分强壮的身姿。是祐定中的祐定,代表中的代表。五郎左卫门尉清光的作品更是为名人所爱戴,例如战国时期的枭雄毛利元就在严岛合战之际,佩戴着五郎左清光阵太刀并取得了全胜,因此清光带有了胜利的名声。在明治维新时期,桂小五郎的爱刀也是五郎左清光。五郎左清光保护陪伴着桂在全国各地游走,最终促成了维新大业的成功。五郎左清光的作品多烧直刃,有着镰仓时期青江派的风情。精良致密的地铁、沸匂同现清晰的刃口、符合时代特点厚重豪壮的刀姿,无不是精品的体现。俗名入的个性化子品牌是容易引起客户群体的关注的,因此俗名入刀工制作品往往多带有订作者名字的“注文打”现象。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宗光 胜光”、“忠光”、“春光”、“贵光”、“祐光”等都是末备前时期声名显赫的刀工(群)。

(以直刃著称的五郎左清光)


    末备前物早期以长度短、强先反、身幅厚重为典型,茎多为粗壮栗尻的“片手茎”。高级注文类的雕物多为俱利伽罗龙、梵字、汉字称号等。后期刃长 茎较前期加长,雕物现象相较于前期高级作品变得稀少甚至只有樋一种。。。

(宗光 胜光合作品注文打)

(末古刀后期高级产品 永禄年间的孙右清光)

 
   能在规模上与末备前分庭抗礼的便是美浓地区的末关锻冶群了。据记载早在镰仓时期,已经有刀工移居到美浓地区开始专业生产刀剑了。美浓锻冶依靠着长良川和津保川优质的水源一直延续了整个镰仓时期 ,在室町初期时与外来的志津集团与金重集团,大和部分锻冶集团合并,形成了系统庞大的美浓传。在战国时期,美浓传不仅衍生出了新进的流水线生产制度,更是一时间有着几百名刀工同时做刀的大场面。
    “坚硬不屈 刚柔并济”是日本刀追求的使用特点,尤其对于战国时期的北国最大的战刀供应地来说,保证质量的优异是每个刀工制作时的必要理想。因此在战国时期,性能可靠的美浓刀成为武将征讨四方的自信代言,实战中恐怖的切味体现,造就了美浓锻冶对于新刀期实战派刀剑制作的影响。
    末关的刀工里,以孙六兼元与和泉守兼定为代表。孙六兼元是二代兼元,以独创三本杉刃文而被人所称道,据说孙六兼元发明了四方诘的结构使刀剑的强韧性综合的更好了,最上大业物的试斩位列更是让美浓刀的锋芒名扬天下。而二代和泉守兼定凭借过人的技艺与意韵,其作品在战国时代就有着“千两兼定”的说法。兼定的切味同样位列“最上大业物”,是可遇不可求的名刀。关市的生产模式与战国时期研发的锻冶技术一直延续至今,从二战期间最大的关市锻冶到现在的关市各种品牌的刃物加工,都像是承载着对过去历史的述说。。。(兼元的三本杉刃文有着非常明显的辨识度)


    (兼定因有着优美的韵味 极佳的切味 后世对其有着极高的评价)
    除了上述掌握优渥资源的系统性锻冶,因为战事的武备扩充,也诞生出很多制令国内形成的“乡土锻冶”,这类刀剑产品 有着更浓郁单一的产地制作特点,往往较备前工坊或关锻物而言显得更加粗疏,但其中也不乏精良或特色之作。比如南国战场以九州地区为代表的筑前国,从镰仓时期定居在此的金刚兵尉派,发展到战国时期诞生了末金刚兵尉锻冶集团,生茎物以茎尻卒塔婆形为特点。萨摩国的最古流派波平派流传到战国时期时,在此期间也制作了一些带有绫杉肌风味的产品。肥后国诞生了质量颇优的同田贯派,其作品刚猛霸气又不失精良,同派系刀工同田贯正国一度成为加藤清正的抱工。丰后地区出现了类似于備前物的高田锻冶,产量颇丰,并一直延续到新刀期。。。

    如果从今天单纯的审美角度来看,末古刀期的作品甚至只能说是一种应付战争的时代产品。但是就同时期的制作技术及生产背景而言,末古刀又多了一份对于现实付出,并随时可能被损毁甚至被遗忘的悲凉。诚然历史的荣耀多是一将功成,但同时也是由万骨枯换来的。藉藉无名的战士或刀剑,或许他们此时又有了统一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