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刀重要资料 » 商品介绍

北武备—日刀入门普及资料(15)  


放大查看
商品货号:
所属类别: 日刀重要资料
商品特性: 新品、
市 场 价: ¥0.00
本 站 价: ¥0.00
淘宝旺旺:
商品详细描述

       工艺美术往往是和时代背景联立在一起考究的。即使是同种器物,在受到不同朝代的文化、地域、国力等制作背景影响,制作理念及工艺要求都不尽相同。日本的刀剑经过渡来时期的采买再到平安时期自主研发,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姿型应对本国特点的转变。而刀姿作为武器的重点,也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着协调。本讲我们来看看围绕刀姿转变期间的政史,通过历史的视角来还原一下刀剑类武器的设计特点。
    平安时期
    平安时期中叶,日本国出现了武士集团,并在承平天庆之乱中秀出了存在感。武士集团的崛起让战役的格调由之前的步战升级为马战,减缓冲击力带有弧度的镐造弯刀(太刀)便在这个时期诞生了。
    提到太刀与平安时代就不得不阐述一下平安时代的政治势力与主要发生的战役了。
    公元794年(延历13年),桓武天皇从京都迁都至平安京,至此命名为平安时代。平安时期中叶,天皇的权力根基开始动摇,朝廷的权臣集团藤原氏(平家的贵族)独断专裁,这让不能担任要职的武士心生不满。与此同时,在地方农民中出现了富足的财主,这些人组成了武装保卫性质的“武士团”。贵族武士与地方性质的武士团开始联手,反对以藤原氏为首专横制度的朝廷。
   
    承平天庆之乱
    平将门是桓武天皇的后代,因不满藤原氏统治朝廷与地方武士联手对抗朝廷。他在公元935年(承平五年)将伯父平国香杀害,并于公元939年(天庆二年)在关东地区自立“新王”与朝廷对抗,史称平将门之乱。(事件以平将门被斩杀而告终,平将门也被称作日本四大怨灵之一)

平将门画像
    同时期地方官藤原纯友,勾结濑户内地区的海盗发动了“藤原纯友之乱”攻打朝廷,历史上将这两次叛乱根据时代命名为“承平天庆之乱”。虽说这两次叛乱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地方武装力量的存在感已不容小觑。因此朝廷也开始注重发展武士集团来维持治安稳定。
   
    先后登场的平氏与源氏
    随着武士集团的势力日益加大,下级武士之间的摩擦也突出显著。这时出现了两个想独揽武士势力的政治集团,便是源氏和平氏集团。
    以平家为首的平清盛,在公元1156年(保元元年)的“保元之乱”中平定了后白河天皇与崇德天皇的王位继承冲突。并在1159年(平治元年)的“平治之乱”中协调了以院政为首的后白河天皇与近臣间的对立关系。因为平清盛为代表的武家作为朝廷的栋梁并确立了武家在朝廷中地位。
    然而在1180年(治承四年)的时候,后白河天皇的皇子以仁王不满平清盛的专横制度,发出了制裁平氏集团的文书。执行以仁王的命令的另一大武家集团,便是以源赖朝源义仲为首的源氏集团(源家)。源氏与平氏对抗期间全国的武士集团纷纷举兵动乱,一时间日本全国乱成一锅粥。彼时畿内和西国发生了大饥荒,平清盛又在此期间病逝,这也导致了平氏势力的急速衰退。终于在公元1185年(文治元年)的坛浦之战中,平家被源家击败并灭亡,这段时间发生的一连串以平源两家为中心的斗争叫做“平源之乱”。
  
    平安时期的刀剑特点小结
    平安中期的刀剑作为武具的一环也会随着当时的战争而改变,比如对于骑马的武士而言,为了拔刀方便将笔直的刀身改成了弯曲的刀身。弯曲的刀身不仅能顺畅的拔插而且还带来了减缓马战手腕吸收冲击力的优势。这时的太刀刃长能达到二尺五六,满足单手使用故制作的纤细、镐高 镐幅宽并而保证刃角够大,依靠马匹的速度对敌划削就能产生较大的伤害。
    平安后期的刀剑需求更是有所提高,适合做刀的高级原材料矿产地区变成了最初的日本名刀发祥地。(伯耆国 今鸟取县、山城国 今京都府、大和国等 今奈良县) 。另外武士持有的刀剑和当时贵族持有的刀剑已然有了细微的差别。例如武士持有的毛拔型太刀,有着刀身与刀柄一体的设计感。这样的设计不仅靠配重拉低了挥舞的重心, 柄中央掏空的毛拔型长孔更能缓解冲击带来的震动。另一方面,贵族等出入宫殿合乎穿戴制度,会佩戴名为“饰剑”的细窄样式直大刀。刀装会采用华丽的金银螺钿工艺装点来凸显尊贵,因为这类依靠外装而出彩的装饰道具也会被叫做“宝刀”。


名物童子切安纲


毛拔型太刀



  (装饰华丽的饰剑

    镰仓时期
    以源赖朝为首的源氏集团在公元1184年(元历元年) 于镰仓开府。历史上第一个由武家掌权的幕府诞生。镰仓时代初期的日本刀继承了平安时期高雅的美感,但到了随后爆发的“承久之乱”时,刀姿变成了豪壮的姿态。此外,镰仓后期的中国大陆面临着朝代更迭。新兴的元王朝将地域扩张的战略指标延伸到了日本,并于日本年纪的文永(1264-1275) 弘安(1278-1288)年间对日本地区实行侵略。此时的战斗风格从之前的武将单挑变成了团战,日本刀剑的使用缺点开始暴露,并在此时刀匠们开始弥补之前设计上带来的缺陷。
   
    镰仓初期的主要大事记
    源氏的镰仓幕府成立并在坛浦之战中剿灭平氏之后,源赖朝的弟弟源义经与兄长之间的矛盾开始日益明显。后来后白河法皇命令源赖朝全国范围缉拿源义经,源义经迫不得已逃到陆奥地区的豪族藤原氏的势力范围寻求帮助。
    奥州藤原氏的势力范围在今天日本国内的东北地方,总部在平泉地区。藤原氏是当时富甲一方的地方豪强,有名的行为是建立了中尊寺。家主藤原清衡 基衡 秀衡 泰衡四代经过百年的发展使得藤原氏在当地取得了巨大的繁荣。义经逃到藤原氏范围时是三代家主秀衡在位,然而秀衡去世之后泰衡上位开始排挤义经。公元1189年(文治五年),源赖朝亲自率兵讨伐平泉地区,藤原泰衡迫于源氏的压力将枪口对准源义经,但还是被源赖朝剿灭并统一接管了陆奥国的治理,源义经最后在衣川馆自尽。大获全胜的源赖朝作为武家的顶点在1192年(建久三年)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

源赖朝画像
    镰仓初期的刀剑特点温习
    这时期的武家已经是重要存在的政治体系,随着地位的不断提升并扩充势力范围,刀剑作为装备品的需求高于平安时期后期了。这时期的太刀继承了平安后期的腰反样式,而且烧刃的设计感要好过上一个时期了。带有美术感的刀身也会被精心的装饰来给佩戴的武家集团带来高贵的自信感。
    镰仓初期的后鸟羽天皇登基时由于草薙剑安德天皇的势力手中,后鸟羽天皇是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得到三神器认证的天皇。因此在后鸟羽天皇十九岁做院政管理时,开始在全国招募最好的刀匠来制作最精良的刀剑。后鸟羽召开的锻冶机构叫做“御番锻冶”,每个月都会有最优秀的刀匠轮流来做刀,制作过程中天皇也会亲自参与高难度的烧刃环节,传说天皇亲自加工的作品会在鎺元处刻上象征皇权的菊纹并称为菊御作。御番锻冶的成立仿佛在暗示天皇想积累武备资源并重新夺权。
    受到天皇青睐的刀匠们自然制作满足皇室品味的高雅刀剑,此时诞生了三个华美顶点级别的制作流派:以地铁清澈美丽著称的京粟田口派(国安 国友)、直刃调小中见大的备前福冈一文字派(則宗 延房 宗吉 助宗) 以素雅古朴为特点的青江派(貞次 恒次)一时间全国的制作品味以御番锻冶为蓝本 日本刀的美术性在全国的制作风潮中开花。

一文字則宗

名物狐崎爲次

备前信房
    
    镰仓中期的主要大事记
    古时的男权社会里女性的形象更多是温良淑德,历史上女中豪杰便显得凤毛麟角。镰仓中期出现了日本历史上传奇女性北条政子。这个时期的大事记主要以她为核心展开。
    1199年(正治元年)源赖朝去世了。下任继承人的上位问题开始爆发。二代将军源赖家上位后不久重病,就把将军位置给弟弟源实朝了。源实朝当上将军不久又被赖家的儿子公晓暗杀了,源氏先后当了三代将军,就被源赖朝妻子北条政子的娘家取代了。
    作为执权的北条义时是北条政子的兄弟,接管了源氏的北条家触碰到了后鸟羽上皇敏感的政治神经,这也导致了幕府和朝廷之间的关系恶化。在公元1221年(承久三年),朝廷下达了讨伐幕府北条氏的指令。结局以朝廷军不敌幕府军而告终,幕府军反攻京都并新立天皇,并把後鸟羽上皇在内的三位上皇流放到离岛,史称承久之乱。承久之乱之后朝廷丧失了拥有军队的权力,皇位继承及朝廷签发的政治文书也要有幕府参与决定,国家权力彻底倾向于武家。
    北条义时的儿子北条泰时世袭了北条一族的执权职位,在位期间利用幕府稳定了对社会。并在1221年颁布了武家体系最早的法典《御成败式目》,文书化了武家政权及武家参与的机要具体。

    镰仓中期的刀剑特点温习
    镰仓中期的刀剑使用比之前的更加显著了,优雅姿态带来的使用短板开始暴露。所以镰仓中期的刀剑制作在继承上个时期的美术感时开始加厚并拉宽刀身,给后续的研减修复带出余量。铠甲防具的提升使得太刀加入了劈砍的元素在里面,反位也有之前的腰反改成了适合劈砍的中反,一时间刀姿开始变得豪壮。
    由于政权的中心以镰仓为主了,一时间北条时赖开始向镰仓地区招募天下名工来扩充当地的武备储存。山城地区的名工粟田口国纲,备前地区的名工三郎国宗和一文字派的助真作为典型被聘请到镰仓地区参与刀剑制作。以镰仓(相模)为中心的相传锻冶雏形已然形成。此外短刀的制作也开始流行,八寸左右的身幅以无反或小内反为特点,短刀茎也以直茎和反曲较大的振袖茎为主要样式。

名物日光助真

来国俊铭短刀 小太刀
    
    镰仓后期大事记
    13世纪初期,蒙古草原的成吉思汗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了宋 辽 金国的江山。随着祖孙三代人的武力扩张,蒙元的国土版图扩升至世界第一。到了忽必烈执政的时期,将日本国土纳入吞并计划之内,在1274年(文永十一年)和1281年(弘安四年)两度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史称文永弘安之役(蒙古来袭)。
    由于日本此前的绝大多数战役是内部斗争,蒙元的新形势打法让日本吃了大亏。但是元军先后两次遇到了台风天气,所以日本得以幸存。因此日本人感激的把阻挡元军侵略的台风叫做神风,二战期间回光返照的神风特工队命名也是妄图基于天意改命。
     镰仓后期的刀剑特点温习
     对外体系的作战暴露了日军的作战短板与装备短板,仅就文永弘安之役之言,日本刀的设计缺陷集中在三个方面:1 如果将刀身做的结实一味加厚,这样平地就会很厚,刀身就会很重难以操控。2 当时的刀剑追求刃文的华丽性,会刻意增加刃文的烧幅。这样做的好处是刀身更富有观赏性,使用修研也可以有较大的余量,但随之而来的缺陷便是淬硬区占幅变大,刀身容易在劈砍时因为较脆的刃口撕裂而折断。3 尺寸短小的猪首锋固然保留了刀尖的强度,但是一旦损毁由于帽子幅度的原因便无淬硬区,作为灵魂的刀尖没有实际意义。因此以政治中心的镰仓锻冶开始了武具制造的革命。
    相州锻冶以国纲 助真 国宗为雏形,传到了新藤五国光时期形成精良的制作风气。后代的行光正宗不断创新并将其发扬光大,一时间相传精神的制作风潮影响了全国的锻冶。
    相州传的精髓在于因地制宜的生产,不再受传统的公家审美的桎梏,这样一来不仅出来大量带有传统风格的流派精品,而且新兴的流派以一种崭新的风貌与传统流派交相辉映着。这种新颖的制作理念将含碳量差异较大的材料扭绞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将炼出的原材料制作出尽可能的刀剑成品,不仅满足了使用强度,并缩减了制作工期,节省了以往多余原材料。正因为如此,以正宗为首的相传物带有非常明显的金筋与地景特点。


    镰仓后期的日本刀姿型同样做了调整,受到蒙元马刀的大平造特点影响,刀姿采取了“大段平”(增加平地面积 先元幅落差小)样式的设计锐化了刃角同时加长了切先。这样的日本刀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突刺,日本刀的实用性较前期几个时代相比几乎达到了最高。但是镰仓后期的战乱颇多,作为政治中心的镰仓锻冶随着镰仓幕府的覆灭而名存实亡了。

名物池田正宗

名物寺泽貞宗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只有六十年左右,这期间全国战乱不断 民不聊生。南北朝时期使用的武器开始追求震慑感而一味加长加大刀剑武器的尺寸而忽略了实际使用的考量。同时期出现了诸如薙刀 长枪 长卷等尺寸更长的攻击性武器。这时期的刀剑开始成为展示尚武有力的道具了。
   
    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战斗
   镰仓时期中期以后,皇室分为了“持明院统”与“大觉寺统”两个阵营。幕府的解决办法是让两个阵营的候选人轮流即位,既“两统迭立”。
    1333年(元弘三年)镰仓幕府灭亡后,大觉寺统派的后醍醐天皇想要亲历政坛从政,但是此举遭到了幕府 远政 摄政 关白等联合否定。后醍醐天皇的举措被称作“建武中兴”或“建武新政”,此举遭到了大量武士集团的不满。1335年(建武二年),北条时行打算重建镰仓幕府并发动“中先代之乱”并以失败告终。倒幕派阵营中的大将足利尊氏力挽狂澜压制住了北条氏的复兴,然而足利尊氏因为打赏过少不满新政权又倒戈朝廷,推翻了大觉寺统派的后醍醐天皇并让持明院统光明天皇上位,结果建武新政历时三年就变成历史了。
    足利尊氏在1338年(延元三年)官拜征夷大将军,在室町开府,史称室町幕府。后醍醐天皇逃到了吉野地区并声明自己地位的合理性,这样出现了罕见的一时两朝现象。以地域划分的京都北朝和吉野南朝呈对立状态持续了将近六十年。
    此外足利尊氏与弟弟足利直义因为家臣站队问题开始了权力的斗争,并引发了“观应之乱”的骨肉战争。到了1392年(元中九年),足利尊氏的孙子足利义满呼吁和平交涉终于平息了一系列的战争。这一系列的动乱斗争被称为“南北朝动乱”,这个时代也被称作“南北朝时代”。

    南北朝时代刀剑特点温习
    南北朝时期刀剑总而言之有着巨大化的设计特点。

    镰仓后期以相传锻冶为首完善了日本刀的实际操控性,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刀剑制作在继承前代“不折 不弯 善切”的优点时,将刃长提升到了三尺甚至五尺的超长尺寸。这个长度佩戴在腰间很难拔出来,因此出现了名为“背负太刀”和专门侍卫持鞘的新样式佩戴法。长柄武器更能将气势发挥到极致,因此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尺寸更大的大薙刀和大太刀改良来的长卷。炫耀膂力的打击类武器金破棒(鬼金棒)也出现了。短刀类出现了厚重的 可以刺进铠甲间隙的锥子型短刀,叫做铠通。由于武家势力一度统治了日本政治,尺寸长大而制作秀美的刀剑就像前朝公家喜欢华丽的饰剑一样被认为是高级品的宝刀。

名物压切长谷部国重

南北朝时期流行的寸延样式大短刀


身幅寻常的長義铭短刀
    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时期制作的刀剑被认为是历代刀剑中最锋利者,尺寸长大的刀剑在战国时代悉数改短到合理尺寸,并被完好的保存至今。